“关注”我,更多精彩抢先看
有人说,菲律宾的政治从来不缺戏剧性,但这一次,剧情的发展还是让人瞠目结舌。一边是美国防长赫格塞斯风尘仆仆抵达马尼拉,挥舞着“合作”“共同应对威胁”的大旗,另一边却是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总统府中收到一个震撼心灵的“坏消息”。这一幕,不仅把菲律宾国内政坛的乱局暴露无遗,更让外界感叹菲美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正变得更加扑朔迷离。把一个“耳光”送到了马科斯的面前,这究竟是巧合,还是精心安排?
事情要从美国防长的马尼拉之行说起。赫格塞斯肩负重任,怀揣美式脚本登上了这个岛国。他此行的目标也无需遮掩强化所谓“南海威慑力”,拉拢菲律宾这个“重要棋子”,让它继续帮美国看紧印太这盘大棋。他的到来在美国驻菲大使馆的渲染下显得格外隆重,什么“加强军政合作”“提升战略同盟价值”这些高频词被一股脑儿端上台面。用美国人的话说,这就是一场两国关系的大戏。
可偏偏就在这一天,一个舆论炸弹被毫无征兆地引爆了。马科斯的姐姐伊梅·马科斯,居然在参议院拿出了调查报告,这份报告直指前总统杜特尔特的逮捕行动存在“严重问题”。问题不仅涉及程序违规,还直接挑战了国际刑事法院的合法性。这件事不像普通的政治口水战,而是如同在马科斯脚下挖了一个大坑。这对兄妹曾经同台造势的画面已经成为过去式,而现在一个似乎势不可免的家族裂痕被公开摆在了大众面前。
但冷眼旁观一下,这份报告的背后未免有些耐人寻味。这真的是伊梅为了“追求正义”吗?还是说这更像是一场豪赌,试图用切割来保全马科斯家族的政治未来。有人或许会想到1986年,当年的菲律宾“人民力量”革命可是硬生生把他们的父亲推下了台。历史总有让人细思极恐的巧合,当家族名声再次沦为众矢之的时,弟弟马科斯自然成了姐姐的“挡箭牌”。这一场戏,谁能料到后续发展会走向何方?
而与此杜特尔特的阵营可没有打算坐以待毙。一波接一波的法律行动已经展开,他的团队计划迅速动用压力,要求国际社会予以放人。更甚者,对内,杜特尔特的支持者已经开始蠢蠢欲动,一场声势浩大的街头集会正在酝酿之中。在这些人眼里,这是政府和国际干预联合起来对杜特尔特的“政治清算”,而他们要的是真相,以及杜特尔特的归来。这里杜特尔特执政期间那些争议极大的禁毒行动。尽管让国际社会批评为“滥杀无辜”,但许多菲律宾人却颇有好感,认为治安的改善是一份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单。这种扎实的民意基础,给了杜特尔特的团队反扑的底气。
更让马科斯头疼的是,这件事居然在军队内部也掀起了波澜。菲律宾军方向来在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,和许多民选政府不同,你失去军队的支持,麻烦就不是小事。据传南部军区的某位重要司令正隐隐表现出对杜特尔特的支持。如果这个动向属实,那马科斯的险境岂止是雪上加霜那么简单?甚至可以说,他整个总统任期的稳定性都将变得岌岌可危。
回过头来赫格塞斯的到访和这场愈演愈烈的国内风波,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对比。美国人正渴望在菲律宾稳住脚跟,甚至将菲美关系拔高到冷战后从未有过的高度。但菲律宾自己的问题却层出不穷。一个内部分裂的政坛,一个摇摆不定的政府,能成为美方强有力的盟友吗?还是说这只是一张随时可能被翻掉的棋子?
更重要的是,为了消化这场风波,马科斯政府似乎已经开始四处分心,而不是全力直面问题。他试图用“法理”“国际规则”为依托,但这些似乎并不能消弭国内的不满。街头抗议的呼声越来越高,民众的质疑也越发尖锐。对一个费尽心力才稳住的政权来说,这种内耗可谓致命。而国际社会对杜特尔特的调查又不会停止,这是一场没有明确出口的僵局。
不得不提的是,南海局势也因为菲律宾国内的乱象开始微妙地动摇。美国在极力拉拢,试图建立更加紧密的军事联系;菲律宾作为当事方,却在自家院子里枪声不止。南海问题上,菲律宾能否在大国博弈中保持清醒头脑,用自己的利益底线作为出发点,而不是一再成为他人棋局中的小卒?
面对这些问题,马科斯团队显然是压力山大。更重要的是,中期选举近在眼前,反对派当然不会错过这个绝好的机会来争取民心。政治对手在紧盯,杜特尔特残余势力在逼近,街头抗议越发无法忽视,而军方内部的微妙动向更让人心发寒。这样的局面下,马科斯政府还能否稳住自己的阵脚?甚至有分析认为,杜特尔特如果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成功归来,那菲律宾政坛的天平可能会彻底倾斜。
有人说,菲律宾政坛就像一盘下到一半的跳棋,你以为下一步是平稳推进,可对方却突然跳了三格。而这次的博弈,到底是马科斯全身而退,还是杜特尔特班师回朝?棋局还没有结束,变数仍然存在,一切都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。
